学报编辑部
 首页  学校主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期刊目录  工作动态  本期目录 
本刊简介
菏泽学院学报
    菏泽学院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菏泽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79年,200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现有编辑6人,其中具...   [详细]
友情链接  
菏泽学院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当前位置: 首页>>上期目录>>实用工具>>成语字典>>正文
成语词典——W
2015-10-16 10:49  

【挖耳当招】见别人举手挖耳,误认为在招呼自己。比喻由期待过切而产生的误会。
【挖空心思】费尽心机。
【挖肉补疮】比喻只顾解决眼前问题而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蛙蟆胜负】青蛙与虾蟆斗争的胜败。比喻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
【蛙鸣蝉噪】青蛙鸣,知了叫。比喻众口喧闹。
【蛙鸣鸱叫】青蛙鸣,鸱鸟叫。比喻浅陋拙劣的文词。
【蛙鸣狗吠】青蛙与狗的鸣叫。比喻拙劣的诗文。
【蛙鸣蚓叫】青蛙与蚯蚓的鸣叫。比喻浅陋的识见或议论。
【瓦查尿溺】碎瓦和小便。指极微贱污秽的东西。语出《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在乎?’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後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尿溺。’东郭子不应”。
【瓦釜雷鸣】喻庸才显赫。
【瓦解冰泮】瓦器破碎,冰塊融解。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
【瓦解冰消】见“瓦解冰泮”。
【瓦解冰销】见“瓦解冰泮”。
【瓦器蚌盘】泛指粗陋的食器。形容生活俭朴。
【瓦影鱼】喻求庇于人。
【歪八竖八】杂乱不整的样子。
【歪不横楞】歪斜不正的样子。
【歪打正着】比喻采用的方法本来不妥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
【歪风邪气】不良的风气。
【歪心邪意】谓心术不正。
【外方内员】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外感内伤】①中医谓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
【外合里应】外面攻打,里边接应。
【外简内明】谓对人表面上简易,而内心明察。
【外彊中干】亦作“外强中干”。谓貌似强大,实质虚弱。
【外彊中干】亦作“外强中干”。谓貌似强大,实质虚弱。
【外宽内忌】谓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外宽内明】谓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外宽内深】谓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外厉内荏】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外强中干】见“外彊中干”。
【外强中瘠】外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外巧内嫉】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
【外圆内方】外表随和,内心严正。
【弯弓饮羽】《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石为之开,而况人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李广)出猎,见草上容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后因以“弯弓饮羽”形勇猛善射。
【弯腰捧腹】形容大笑的样子。
【剜肉补疮】亦作“剜肉医疮”。语本唐聂夷中《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穀。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后因以“剜肉补疮”或“剜肉医疮”比喻用有害的手段救眼前之急,不暇顾及后果。
【剜肉成疮】本想割肉医疮,但被割之处反成新疮。比喻行事只顾一面,结果与预想适得其反。
【剜肉生疮】犹剜肉成疮。
【剜肉医疮】见“剜肉补疮”。
【剜肉做疮】犹剜肉成疮。
【刓方为圆】《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谮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圆”。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
【纨袴膏粱】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纨袴子弟】指出身富贵家庭、不务正业的子弟。
【纨绮子弟】纨袴子弟。
【完璧归赵】战国时,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换璧。蔺相如自愿奉璧出使秦国,并表示:“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相如入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赵城,乃设法复取璧,派从者送回赵国。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遂用“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完名全节】谓名节得以保全。
【玩兵黩武】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
【玩故習常】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玩火自焚】《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后以“玩火自焚”比喻冒险干坏事的人必将自食其恶果。
【玩日愒时】犹言玩时愒日。
【玩日愒月】贪图安逸,荒废岁月。
【玩时愒日】亦作“玩时贪日”。谓贪图安逸,旷废时日。
【玩时贪日】见“玩时愒日”。
【玩世不恭】对现实社会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玩岁愒日】谓贪图安逸,虚度岁月。语本《左传·昭公元年》:“赵孟将死矣。主民,玩岁而愒日,其与几何?”《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引作“玩岁而愒日”。颜师古注:“玩,爱也。愒,贪也。”
【玩岁愒时】同“玩岁愒日”。
【玩岁愒月】同“玩岁愒日”。
【玩岁愒月】谓苟安岁月。本作“玩岁而愒日”。见《左传·昭公元年》。
【玩物丧志】谓沉迷于所爱好的事物,而丧失远大的理想。
【顽父嚚母】《书·尧典》:“父顽,母嚚,象傲。”后因以“顽父嚚母”指愚顽暴虐的家长。
【顽梗不化】犹顽固不化。
【顽固不化】①昏昧保守,固执而不知变通。②指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顽廉懦立】使贪婪者变得廉洁,使懦弱者能够自立。形容志节之士对社会的感化力量之大。顽,通“忨”。语本《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赵岐注:“顽贪之夫,更思廉絜;懦弱之人,更思有立义之志也。”
【顽皮赖骨】①谓品行不端、无赖狡诈。②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顽皮赖肉】见“顽皮赖骨”。
【顽皮贼骨】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顽石点头】语本晋□□《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槃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后因以“顽石点头”比喻道理讲得透彻,说服力强,足以使人信服。
【晚节不终】指到了晚年不能保持节操。
【万变不离其宗】形式上变化很多,但本质或目的不变。
【万不得已】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
【万不失一】同“万无一失”。绝无差错。
【万夫不当】见“万夫不当之勇”。
【万夫不当之勇】万人不能抵御。形容极其勇健。
【万古长春】见“万古长青”。
【万古长青】亦作“万古长春”。永远像春天的草木一样欣欣向荣。
【万古流芳】亦作“万古留芳”。芳,香。指好名声。谓好名声永远流传。
【万古留芳】见“万古流芳”。
【万古千秋】形容经历的时间极久。
【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万户千门】①指众多人家。②形容屋宇深广。
【万家灯火】家家都点上灯。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万箭攒心】像万枝箭攒集在心头。形容悲痛到极点。
【万劫不复】亦作“万劫不复”。谓永远不能恢复。
【万劫不复】见“万劫不复”。
【万口一词】见“万口一辞”。
【万口一辞】犹言异口同声。形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说法。
【万苦千辛】极言辛苦之甚。
【万里长城】①指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侵略所修缮的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的古长城。参见“长城”。②比喻不可逾越的障碍。③比喻国家所依赖的战将。
【万里长征】形容非常远的征程。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陈毅《送沈张诸君赴延安》诗:“万里长征不计程,指津自有北辰星。”后用以比喻所从事的长期的、艰巨的事业。
【万里鹏程】犹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万里迢迢】形容路程很遥远。
【万缕千丝】①千根丝,万根线。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②现多比喻两者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或感情、思绪纷繁。喻两者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或感情、思绪纷繁。
【万马奔腾】①无数匹马奔跑跳跃。②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进展迅速等情状。
【万马齐喑】亦作“万马齐瘖”。喑,哑。众马都沉寂无声。语本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后用以比喻人们都沉默,不敢发表意见。
【万马齐瘖】见“万马齐喑”。
【万目睽睽】犹众目睽睽。众人都在注视着。
【万年无疆】见“万世无疆”。
【万念俱灰】一切念头、打算都破灭了。形容失意或遭打击、挫折后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万签插架】谓书籍之多。语出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鄴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万世无疆】形容年代久远。
【万世一时】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难得。
【万事大吉】一切事情都很圆满顺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因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万寿无疆】千秋万世,永远生存。祝福、祝愿之语。旧时常用以祝颂帝王。
【万水千山】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万死一生】犹言九死一生。极言生命的危险。语出《汉书·司马迁传》:“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万无一失】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语本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万象更新】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万象森罗】纷然罗列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万绪千头】形容事物繁杂纷乱,头绪很多。
【万应灵药】各种病都能治的灵药。比喻任何事情都可以适用的好方法。
【万语千言】形容说的话很多。
【万众一心】谓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万紫千红】①形容百花齐放,色彩绚丽。多指繁盛的春色。②比喻事物的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汪洋大海】①广阔无边的大海。亦比喻声势极其浩大。②比喻极多,极丰富。
【亡不旋跬】犹亡不旋踵。
【亡不旋踵】谓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亡国大夫】《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後者不入,其馀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后因以“亡国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
【亡国灭种】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亡国之器】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亡国之社】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乐。
【亡国之音】①指国家将亡时的充满悲愁哀思的乐音。②指淫靡的音乐。
【亡魂丧胆】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亡魂失魄】形容惊慌失措。
【亡戟得矛】喻有失有得。
【亡可奈何】无可奈何。谓只能如此,没有别的办法。
【亡命之徒】本指脱离户籍的逃亡者。后泛指不顾性命,犯法作恶的人。
【亡秦三户】《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亡矢遗镞】损失箭和箭头。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
【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四》:“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谓走失了羊,趕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后及时补救。
【亡猿祸木】《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亡猿灾木】见“亡猿祸木”。
【王公大人】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王後卢前】《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烱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後。’当时议者,亦以为然。”后以“王後卢前”指诗文齐名。
【王孙公子】泛指贵家子孙。
【网开三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网开三面”喻法令宽大,恩泽遍施。
【网开一面】同“网开三面”。
【网漏吞舟】《史记·酷吏列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网漏,谓法网疏宽。吞舟,指大鱼,比喻大奸。后因以“网漏吞舟”喻法网疏宽,大奸得脱。
【往蹇来连】谓往来皆难;进退皆难。
【往渚还汀】谓往返都须渡水。
【枉尺直寻】《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硃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后因以“枉尺直寻”比喻小有所损,而大有所获。
【枉道事人】本谓违背正道侍奉人。后形容不择手段地讨好人。
【枉费脣舌】白费言辞,不起作用。
【枉费工夫】白白地耗费时间与精力。形容徒劳无益。
【枉费心机】白白地浪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
【枉费心计】同“枉费心机”。
【枉费心力】犹言枉费心机。
【枉费心思】同“枉费心机”。
【枉己正人】谓己身不正,却要去纠正他人。
【枉矫过激】犹言矫枉过正。
【枉口拔舌】肆意胡言,造谣生事。
【枉口嚼舌】见“枉口拔舌”。
【枉口诳舌】见“枉口拔舌”。
【枉墨矫绳】比喻违背准绳、准则。
【枉辔学步】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枉曲直凑】谓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枉突徙薪】据汉刘向《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枉物难消】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
【枉用心机】同“枉费心机”。
【枉直随形】谓影子的曲直随形而定。
【枉直同贯】谓曲直不分。
【罔知所措】不知该怎么办。
【惘然若失】心情迷惘,像失落了什么似的。
【妄谈祸福】无根据地预言祸福之事。
【妄下雌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徧,不得妄下雌黄。”后因称乱改文字,乱加议论为“妄下雌黄”。参见“雌黄”。
【妄言妄听】谓言者随便说说,听者姑且听听,皆不认真看待。语本《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妄自尊大】狂妄自大。
【忘餐废寝】见“忘寝废食”。
【忘啜废枕】谓不食不眠。
【忘恩背义】犹忘恩负义。
【忘恩负义】忘掉他人对己的恩德,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
【忘恩失义】犹忘恩负义。
【忘乎其形】犹忘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忘乎所以】同“忘其所以”。
【忘其所以】①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②忘记了一切。
【忘寝废食】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忘情负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
【望表知里】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
【望尘拜伏】见“望尘而拜”。
【望尘奔北】见“望尘奔溃”。
【望尘奔溃】亦作“望尘奔北”。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
【望尘不及】见“望尘莫及”。
【望尘而拜】谓迎候显贵,望见车尘即行叩拜。形容卑躬屈膝或敬畏的神态。
【望尘靡及】见“望尘莫及”。
【望尘莫及】亦作“望尘不及”。亦作“望尘靡及”。谓远望前面车马飞扬的尘土而追趕不上。亦比喻远远落后。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後矣。”
【望尘僄声】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望尘追迹】比喻趕上别人的前进速度。
【望穿秋水】形容急切盼望。秋水,喻指眼睛。
【望断白云】喻想念父母。典出《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望而却步】见到危险、困难或力所不及的事就往后退缩。
【望而生畏】见了令人害怕。语本《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望风捕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望风承旨】见“望风希指”。
【望风而遁】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望风而靡】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同“望风披靡”。
【望风而逃】同“望风而遁”。
【望风披靡】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谓草木随风倒伏。后用“望风披靡”比喻为敌人强大的气势所压倒。形容军无斗志。
【望风希旨】见“望风希指”。
【望风希指】谓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望峰息心】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望衡对宇】门庭相对。形容住处接近。
【望空捉影】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望梅阁老】喻徒有虚名之官。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门投止】谓见有人家即去投宿。极言处境的窘迫。
【望其肩项】形容趕得上或达得到。
【望其项背】见“望其肩项”。
【望秋先零】谓草木将近秋即败落凋零。亦比喻未老先衰。
【望文生训】见“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不推求词句的确切涵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作出错误的解释。
【望屋而食】谓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望屋以食】见“望屋而食”。
【望岫息心】见“望峰息心”。
【望眼将穿】见“望眼欲穿”。
【望眼欲穿】亦作“望眼穿”。亦作“望眼将穿”。极言盼望殷切。语出唐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
【望洋而叹】亦作“望洋而叹”。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渺小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语本《庄子·秋水》:秋水涨时河两岸间不辨牛马。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此。乃顺流下至北海,更是一片汪洋。于是河伯“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望洋而叹】见“望洋而叹”。
【望洋兴叹】同“望洋而叹”。
【望影揣情】谓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望子成龙】盼望兒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危机四伏】谓到处存在危险的因素。
【危急存亡】谓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危如累卵】如垒起的蛋那样危险。喻极其危险。
【危若朝露】危险得象易于消失的早晨的露水那样。比喻面临灭亡。
【危言高论】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危言覈论】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危言逆耳】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危言耸听】谓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
【危言竦论】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危言正色】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危于累卵】比垒起的蛋还危险。喻极其危险。
【危在旦夕】危险就在眼前。
【威风八面】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威风凛凛】①形容声势气派令人敬畏。②指声势气派壮大。
【威风扫地】形容声势气派完全丧失。
【威凤一羽】谓略见善政一斑之意。
【威武不屈】谓权势不能使之屈服。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威刑肃物】以严刑使人恭顺。
【威重令行】权势大,有令必行。
【偎干就湿】形容母亲抚育幼兒之辛苦。谓幼兒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兒卧处常干。
【偎红倚翠】谓亲狎女色;狎妓。
【偎慵堕懒】犹言懒惰,偷懒。
【逶迤退食】谓从容谦退,公正廉洁。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
【微不足道】藐小得不值得一谈。
【微察秋毫】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细小,极其有限。亦指极微小的事物。
【微文深诋】谓深文周纳,诬人入罪。
【微显阐幽】谓显现微妙之处,阐明幽深之理。
【微言大义】亦作“微言大谊”。微言,精深微妙的言辞;大义,旧指有关《诗》、《书》、《礼》、《乐》诸经的要义。后用以指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奥意义。语出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乃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微言大谊】见“微言大义”。
【煨干避湿】见“煨干就湿”
【煨干就湿】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巍巍荡荡】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硃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后以“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
【为丛驱雀】见“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为德不终】见“为德不卒”。
【为德不卒】好事没有做到底。
【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为法自弊】作定自弊。
【为非作歹】做坏事。
【为非作恶】见“为非作歹”。
【为富不仁】《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赵岐注:“富者好聚,仁者好施,施不得聚,道相反也。”后谓富人唯利是图,不顾他人死活。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硃熹集传:“蜮,短狐也,江淮水中皆有之,能含沙以射水中人影,其人辄病,而不见其形也。”后以“为鬼为蜮”比喻使用阴谋诡计,暗中害人。
【为好成歉】做好事反被当作恶意。
【为虎傅翼】给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助长恶人的势力。
【为虎添翼】见“为虎傅翼”。
【为虎作伥】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铏《传奇·马拯》。后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
【为虺弗摧】春秋时吴王夫差胜越,将许越和,申胥以为不可,谏曰:“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见《国语·吴语》。虺,小蛇。言小蛇不打死,长大后即不可制。比喻弱敌不除,必贻后患。
【为民请命】谓替老百姓申诉痛苦。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为裘为箕】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幹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后用以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
【为人作嫁】见“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山止篑】比喻功败垂成。语本《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为善最乐】谓行善是最大的乐事。
【为蛇画足】《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为蛇添足】见“为蛇画足”。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为渊驱鱼】见“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晋书·段灼传》引作“为川驱鱼,为薮驱雀”。驱,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见“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汉书·儒林传序》:“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颜师古注:“编,所以联次简也。言爱玩之甚,故编简之韦为之三绝也。”后遂以“韦编三绝”为读书勤奋、刻苦治学之典。
【围城打援】军事术语。先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引诱别处敌人前来救援,然后以主力部队将援敌一举歼之。
【围魏救赵】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帏箔不修】见“帏薄不修”。
【帏薄不修】亦作“帏箔不修”。
【违法乱纪】违反法规,扰乱纪律。
【违害就利】避开祸害,追求利益。
【违利赴名】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
【违强陵弱】避开强暴的,欺凌弱小的。
【违时绝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
【违世乖俗】同“违时绝俗”。
【违世绝俗】同“违时绝俗”。
【违世异俗】同“违时绝俗”。
【违天悖理】见“违天逆理”。
【违天悖人】违背天理人情。
【违天害理】见“违天逆理”。
【违天逆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
【违条犯法】违犯法律条文。
【违条舞法】见“违条犯法”。
【违乡负俗】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唯利是求】见“唯利是视”。
【唯利是视】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以利为着眼点。谓一心只顾谋取利益。
【唯利是图】见“唯利是视”。
【唯妙唯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巧妙,非常逼真。
【唯命是从】同“唯命是听”。
【唯命是听】只要吩咐便听从。谓绝对服从。
【唯所欲为】随心所欲,任意而为。语本《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唯唯否否】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裴骃集解引晋灼曰:“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者也。”钱锺书《管锥篇·史记会注考证五八》:“盖不欲迳‘否’其说,姑以‘唯’先之,聊减峻拒之语气。”后因以“唯唯否否”形容虚与委蛇,佯应而不置可否。
【唯唯诺诺】语本《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后因以“唯唯诺诺”谓卑恭顺从。
【唯我独尊】亦作“唯吾独尊”。本为佛教推崇释迦牟尼之语。《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后用以形容极端狂妄自大者。
【唯吾独尊】见“唯我独尊”。
【帷箔不修】见“帷薄不修”。
【帷薄不修】家门淫乱的讳语。
【帷灯箧剑】见“帷灯匣剑”。
【帷灯匣剑】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
【帷幕不修】见“帷薄不修”。
【惟精惟一】精纯专一。
【惟口起羞】谓言语不慎,招致羞辱。
【惟力是视】谓竭尽己力而为。
【惟利是命】犹言惟利是图。
【惟利是求】见“惟利是图”。
【惟利是趋】见“惟利是图”。
【惟利是视】见“惟利是图”。
【惟利是图】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惟妙惟肖】非常相像,非常逼真。
【惟命是从】犹言惟命是听。
【惟命是听】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谓绝对服从。
【惟日不足】谓终日为之而犹恐不足。
【惟日为岁】犹言度日如年。
【惟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惟我独尊】《续传灯录·宗元庵主》:“一日举: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维妙维肖】形容描绘、模仿得逼真传神。
【嵬目鸿耳】见“嵬眼澒耳”。
【嵬眼澒耳】亦作“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
【伟绩丰功】同“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尾大不掉】①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②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尾大难掉】犹言尾大不掉。
【纬地经天】谓治理国家。
【纬武经文】谓运用文才武略以治理国家。
【委靡不振】衰颓而不振作。
【委曲求全】曲意迁就,以求保全。
【委委佗佗】雍容自得貌。《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毛传:“委委者,行可委曲踪迹也;佗佗者,德平易也。”硃熹集传:“雍容自得之貌。”明宋濂《梅府君墓志铭》:“命也奈何,芝生岩阿;既采且歌,委委佗佗。”清钱谦益《御史族兄汝瞻画像赞》:“委委佗佗,开颜舒眉。”王闿运《女箴》:“委委蛇蛇,如山如河。匪惟修貌,以绰以和。”一说,美貌。参阅《尔雅·释训》、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上》。
【娓娓不倦】谓久谈而不知疲倦。
【娓娓动听】谓健谈而且感人。
【萎靡不振】衰颓消沉;精神不振作。
【未艾方兴】方兴未艾。谓正在蓬勃向前发展。
【未卜先知】旧时迷信,以占卜能预知吉凶。未卜先知,形容有先见之明。
【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未达一间】谓未能通达,只差一点。
【未定之天】还未决定的时候。
【未焚徙薪】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未风先雨】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
【未竟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
【未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非难。表示虽有缺点,但宜原谅。
【未可同日而语】谓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未老先衰】不到年老就已衰弱;年纪不大而精神衰颓。
【未明求衣】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未能免俗】未能免于俗例或常情。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委婉地肯定。
【未形之患】尚未显露的祸患。
【未雨绸缪】语本《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原谓趁天还没下雨,就把窝巢缠捆牢固。后以“未雨绸缪”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未知万一】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
【未足轻重】谓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位卑言高】谓在下位而议论高官主管的政事。语出《孟子·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位极人臣】①谓官位达于人臣的最高一级。②泛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
【味如嚼蜡】见“味同嚼蜡”。
【味同嚼蜡】亦作“味如嚼蜡”。比喻无味。
【畏刀避箭】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畏敌如虎】害怕敌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复出祁山”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畏口慎事】说话谨慎,做事小心。
【畏难苟安】害怕困难,苟且偷安。
【畏首畏尾】疑虑重重貌。
【畏死贪生】害怕死亡,贪恋生存。
【畏缩不前】畏怯退缩,不敢前进。
【畏天爱民】敬畏上天,爱怜下民。
【畏天悯人】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
【畏天恤民】见“畏天爱民”。
【畏天知命】谓知天命,识时务。
【畏头畏尾】见“畏首畏尾”。
【畏威怀德】畏惧声威,感念德惠。语出《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畏葸不前】畏惧胆怯,不敢前进。
【畏影避迹】《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后以“畏影避迹”比喻不明事理,庸人自扰。
【畏影而走】见“畏影避迹”。
【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渭川千亩】《史记·货殖列传》:“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宋黄公度《谢傅参议彦济惠笋用山谷韵》:“前身渭川侯,千亩偿宿债。”后以“渭川千亩”言竹之繁茂。
【渭浊泾清】泾水清,渭水浊。用以比喻事物和人品的差别。
【蔚然成风】谓事情之发展流行逐渐形成风气。
【蔚为大观】谓荟萃众美,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观感。
【蝟锋螗斧】比喻微弱的力量。
【蝟结蚁聚】比喻人众纷纷集结。
【蝟起鸡连】如蝟毛纷起,鸡声相连。比喻彼此串连,蠢蠢而动。
【魏颗结草】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后因以“魏颗结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
【魏鹊无枝】喻贤才无所依存。语本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魏紫姚黄】牡丹花的两个名贵品种。
【温故知新】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②温习历史经验,认识现在。
【温衾扇枕】同“温枕扇席”。
【温情脉脉】形容对人充满感情想要表露的样子。
【温情密意】谓情意温柔亲密。
【温情蜜意】见“温情密意”。
【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语本《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温柔敦厚】温和宽厚。儒家认为这是《诗经》的基本精神和教育意义之所在。后来也被一派人当作对所有诗作的要求。
【温生绝裾】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后用“温生绝裾”为去意坚决的典故。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温文儒雅】犹言温文尔雅。
【温席扇枕】见“温枕扇席”。
【温香艳玉】见“温香艳玉”。
【温香艳玉】比喻妇女的美好姿质。
【温枕扇席】谓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文不对题】文章内容与题目不符合。亦指话语与话题不合。
【文不加点】谓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文采风流】①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②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文弛武玩】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文从字顺】行文用字,妥帖通顺。
【文觌武匿】艺文兴而武道隐。谓尚文之风大盛。语本《国语·周语中》:“武不可觌,文不可匿。”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
【文房四侯】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文房四士】见“文房四宝”。
【文房四物】见“文房四宝”。
【文房四艺】指琴、棋、书、画。
【文风不动】一点兒也不动。
【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文过饰非】掩饰过错。
【文过遂非】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文籍先生】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文奸济恶】掩饰奸诈,助长恶行。
【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文经武略】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文经武纬】①谓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种。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
【文君新寡】汉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与辞赋家司马相如私奔,结为夫妇。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以“文君新寡”、“文君早寡”为年轻女子丧夫寡居的典故。
【文婪武嬉】谓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文期酒会】定期举行的文酒之会。
【文人墨客】见“文人墨士”。
【文人墨士】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无行】谓文人作风不好或品行不端。
【文人相轻】谓文人之间相互轻视,彼此不服气。
【文人学士】泛指文人、文士。
【文如其人】文章的风格就像作者本人。
【文山会海】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文身剪发】见“文身断发”。
【文身翦发】见“文身断发”。
【文深网密】用法严刻,法网严密。
【文丝不动】一点兒也不动。
【文似其人】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文搜丁甲】文章精妙感动神灵。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文韬武略】文武两方面的谋略。
【文恬武嬉】谓文官武将习于安逸嬉乐,不以国事为意。
【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典出《南史·江淹传》。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传说他晚年梦见晋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把几尺残锦奉还,张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江淹的文才从此大不如前。
【文无加点】见“文不加点”。
【文武差事】喻明劫暗偷。
【文武全才】能文能武的全面之才。
【文武双全】犹言文武全才。
【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国修身之道和西周的礼乐文章。
【文献之家】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文星高照】比喻文运亨通。
【文修武偃】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
【文以载道】谓用文章来说明道。道,旧时多指儒家思想。
【文圆质方】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文章经济】文章和经世济民之才。
【文章巨公】亦作“文章钜公”。文章大家。
【文章钜公】见“文章巨公”。
【文章钜公】见“文章巨公”。
【文章山斗】谓文章为人所宗仰。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文章宿老】工于文章的老前辈。
【文章憎命】谓工于为文,而命运多乖。语本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文章宗工】为人所宗的文章高手。
【文章宗匠】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
【文昭武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文治武力】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文质彬彬】亦作“文质斌斌”。①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朴实。②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文质斌斌】见“文质彬彬”。
【文子同升】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文子文孙】指周文王的子孙。《书·立政》:“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孔传:“文子文孙,文王之子孙。”一说为守文之子孙。见孙星衍疏。后泛用为称美帝王的子孙。
【文宗学府】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纹风不动】形容一点兒也不动。
【纹丝不动】形容一点兒没有动。
【纹丝没动】见“纹丝不动”。
【闻宠若惊】犹言受宠若惊。
【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
【闻风而起】听到风声即起响应。
【闻风而逃】听到风声就逃跑。
【闻风而兴】见“闻风而起”。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闻风破胆】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闻风丧胆】见“闻风破胆”。
【闻风响应】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闻风远遁】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
【闻风远扬】见“闻风远遁”。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谓虚心接受意见。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以“闻鸡起舞”为志士仁人及时奋发之典。
【闻名丧胆】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闻声相思】听到名声而思慕。
【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闻所未闻】见“闻所不闻”。
【闻噎废食】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闻一知二】语出《论语·公冶长》,本与闻一知十对比,谓听到一事只能推及两事。后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类推。
【闻一知十】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
【蚊虻负山】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语本《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
【蚊思负山】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
【蚊过耳】比喻倏然已过,不足挂怀。
【稳操胜券】比喻有充分的胜利把握。
【稳操左券】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联;左券就是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稳打稳扎】同“稳扎稳打”。
【稳如泰山】形容地位极为牢固。
【稳扎稳打】①稳当而有把握地打仗。扎,扎营。②比喻做事稳当而有把握。
【问安视寝】见“问安视膳”。
【问安视膳】《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乃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後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后因以“问安视膳”为兒子侍奉父母的礼法,即每日必问安,每食必在侧。
【问长问短】问这问那。多形容关切。
【问道于盲】见“问道于盲”。
【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问官答花】谓答非所问。
【问寒问暖】形容关怀体贴备至。
【问柳评花】比喻狎妓。
【问柳寻花】①玩赏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以“问柳寻花”谓狎妓。
【问寝视膳】见“问安视膳”。
【问舍求田】置屋买田。多形容只求个人小利,没有远大志向。语本《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问十道百】犹言问一答十。
【问天买卦】求问上天以卜吉凶。
【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毫无惭愧。
【问羊知马】《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後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后以“问羊知马”谓从旁推究,得以明白事情真相。
【问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问诸水滨】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涉。语出《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问罪之师】①讨伐犯罪者的军队。②比喻前来责问的人。
【汶阳田反】比喻失而复返。
【甕尽杯干】比喻钱物用尽,囊空如洗。
【甕里醯鸡】酒甕中生的一种小虫。《庄子·田子方》:“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郭象注:“醯鸡者甕中之蠛蠓。”后以“甕里醯鸡”喻见识浅陋的人。
【甕声甕气】形容声音粗大低沉。
【甕天蠡海】自甕窥天,以瓢测海。喻识见短浅。
【甕牖桑枢】见“甕牖绳枢”。
【甕牖绳枢】用破甕口作窗户,用绳子缚着门枢。指房屋简陋,家境贫穷。
【甕中之鳖】比喻已在掌握之中、无法脱逃之物。
【甕中捉鳖】喻举手可得,确有把握。
【窝火憋气】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
【窝停主人】藏匿盗匪、赃物的人或人家。
【蜗角斗争】《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后以“蜗角斗争”比喻因细事而引起争斗。
【蜗角蚊睫】蜗牛的角,蚊子的眼睫毛。形容极为狭小的境地。
【蜗角虚名】指微不足道的空名。
【蜗角之争】同“蜗角斗争”。
【蜗名蝇利】蜗牛角样的细名,苍蝇头般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
【我黼子佩】谓夫妻同享荣华。
【我负子戴】谓夫妻同安于贫贱。详“我黼子佩”。
【我见犹怜】《世说新语·贤媛》“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刘孝标注引南朝宋虞通之《妒记》:“温平蜀,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凶妒,不即知之,後知,乃拔刃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敛手向主,神色闲正,辞甚凄惋。主于是掷刀,前抱之:‘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后因以“我见犹怜”为形容美妇之词。
【我行我素】犹言自行其是。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原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我醉欲眠】晋陶潜直率旷放,喜喝酒,朋友至,即取酒共饮,如己先醉,则谓客曰:“我醉欲眠,卿可去!”见《晋书·陶潜传》。后用为旷放直率的典实。
【捰袖揎拳】同“揎拳捋袖”。
【卧冰求鲤】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扞王祥呴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事亦见《晋书·王祥传》。又记王延为继母叩凌求鱼,楚僚为继母卧冰求鱼,故事略同。后遂以“卧冰求鲤”为孝亲的典实。亦省作“卧冰”。
【卧不安席】睡不安宁。形容心事重重。
【卧不安枕】见“卧不安席”。
【卧榻岂容酣睡】见“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卧榻之侧】床铺旁边。比喻距离很近或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卧榻之侧,岂容酣睡】见“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类说》卷五三引宋杨亿《谈苑》:“开宝中王师围金陵,李後主遣徐铉入朝,对于便殿,■述江南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太祖曰:‘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后因用以为典,常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别人侵占。鼾,也写作“酣”。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同“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同“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握发吐哺】《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后因以“握发吐哺”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握发吐飧】见“握发吐哺”。
【握风捕影】犹言捕风捉影。
【握沐吐■】犹言握发吐哺。
【握铅抱椠】语本《西京杂记》卷三:“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铅,铅粉;椠,木简。皆书写用具。后遂以“握铅抱椠”为勤于写作、校勘的典故。
【握拳透掌】见“握拳透爪”。
【握拳透爪】《晋书·卞壸传》:“卞壸拒苏峻,父子战死。其後盗发壸墓,尸僵,鬓发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穿达手背。”后以“握拳透爪”形容愤怒到极点。
【握蛇骑虎】北魏高祖崩于行宫,彭城王元勰等为防不测,密不讣闻,诏征世宗会驾。灵柩至鲁阳,乃发丧行服。时咸阳王禧疑勰有异谋,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元勰恨之,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元勰的字)握蛇骑虎,不觉艰难。”见《魏书·彭城王勰传》。后以“握蛇骑虎”喻身处险境。
【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形容亲热友好。语出《後汉书·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握素怀铅】犹言握铅抱椠。
【握素披黄】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
【握粟出卜】《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穀。”郑玄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握炭流汤】握炽炭,蹈沸汤。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握雾拏云】驾驭云雾。意谓善于掌握戎机。
【握瑜怀瑾】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语本《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言已怀持美玉之德。”
【握雨携云】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握雨携云”指男女欢合。
【握云拿雾】见“握雾拏云”。
【乌白马角】“乌头白马生角”的略语。
【乌踆兔走】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乌飞兔走】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乌合之众】形容一时聚集,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乌集之交】指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
【乌集之众】犹言乌合之众。
【乌帽红裙】泛指男女。
【乌鸟私情】谓乌鸟反哺之私情。比喻人子的孝思。
【乌七八糟】①十分杂乱、肮脏。②用于形容可鄙可憎的人或事。v
【乌天黑地】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
【乌头马角】同“乌白马角”。
【乌烟瘴气】见“乌烟瘴气”。
【乌烟瘴气】亦作“乌烟瘴气”。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邪气充斥或社会黑暗。
【乌烟瘴气】亦作“乌烟瘴气”。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邪气充斥或社会黑暗。
【乌焉成马】乌、焉、马三字字形相似,转写致误。语本《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后泛指文字经传抄造成讹误。
【乌衣门第】指世家望族。
【乌衣之游】《宋书·谢弘微传》:“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矅、弘微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姪’者也。”后因谓亲属间文酒赏会为“乌衣之游”。
【乌衣之游】见“乌衣之游”。
【乌衣之游】《宋书·谢弘微传》:“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矅、弘微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姪’者也。”后因谓亲属间文酒赏会为“乌衣之游”。
【乌衣子弟】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乌有先生】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名。意为无有其人。
【汙泥浊水】比喻落后、腐朽和反动的东西。
【汙七八糟】形容混乱或肮脏。
【汙手垢面】形容手脸都很肮脏。
【呜呼哀哉】亦作“呜■哀哉”。①表示悲痛之辞。常用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②借指死亡或事情完结,有时含诙谐或讽刺意。
【呜呼噫嘻】叹词。表示慨叹。
【巫山云雨】指男女合欢。
【巫云楚雨】犹巫山云雨。
【屋上乌】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屋乌推爱】犹言爱屋及乌。
【屋乌之爱】犹言爱屋及乌。
【屋下架屋】比喻重复他人之所为而无创新。
【屋下作屋】同“屋下架屋”。
【无般不识】犹百般,用尽方法。
【无背无侧】不能辨清背叛倾仄之人。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无限广阔。
【无边无沿】见“无边无际”。
【无边无垠】见“无边无际”。
【无病呻吟】①没有疾病而发出呻吟声。②常以“无病呻吟”讽喻文辞之矫揉作态。③以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而长吁短叹。
【无出其右】无人能超过他。语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颜师古注:“古者以右为尊,言材用无能过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
【无从置喙】没有话可说,没有可插嘴的。
【无大不大】谓极大。
【无大无小】①无论大小。谓举国上下。②不分年长年幼、辈份大辈份小。
【无党无偏】同“无偏无党”。
【无德而称】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②谓德高不可言状。
【无的放矢】没有目标乱放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目标,不看对象。
【无敌天下】见“无敌于天下”。
【无地可容】①犹言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②犹言无处栖身。形容处境窘迫。
【无地自处】犹无地自容。
【无地自厝】犹无地自容。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藏身。多以形容羞愧至极或处境窘迫。
【无颠无倒】犹言颠颠倒倒。谓精神错乱。无,语助词,无义。
【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
【无冬无夏】谓不分寒暑。
【无动为大】以不变动为至善。“无为而治”的一种政治主张。
【无动于中】指意念专一,不因外界影响而动心。后亦指内心毫无触动,对事情毫不在意。
【无动于衷】见“无动于中”。
【无洞掘蟹】比喻无事生非,故意找岔子。
【无毒不丈夫】旧谓不心狠手辣就不成为大丈夫。
【无独有偶】①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兒。多用于贬义。②表示仅有的两个。
【无恶不为】见“无恶不作”。
【无恶不造】见“无恶不作”。
【无恶不作】没有一样坏事不干。形容做尽了坏事。
【无法无天】目无法纪,不顾天理。形容肆意妄为,毫无顾忌。
【无方之民】古谓不知礼法的人。
【无风不起浪】比喻事出有因。
【无风起浪】原为佛教语。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后多用以喻平白无故地生出是非;凭空引起事端。
【无风生浪】见“无风起浪”。
【无风扬波】犹言无风起浪。喻无端生事。
【无风作浪】见“无风起浪”。
【无缝天衣】神话谓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兒。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无服之丧】谓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
【无服之殇】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因未成年,无丧服之礼,故称。
【无父无君】孟轲斥责墨翟、杨硃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
【无根无蒂】见“无了根蒂”。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语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无功而禄】见“无功受禄”。
【无功受禄】①没有功劳而得到俸禄。语出《诗·魏风·伐檀序》:“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②泛指不出力而接受报酬。
【无故呻吟】犹言无病呻吟。比喻无真情实感而故弄文墨。
【无挂无碍】见“无罣无碍”。
【无罣无碍】没有任何牵挂。
【无关大局】见“无关大体”。
【无关大体】对全局没有关系或影响。
【无关宏旨】不涉及主要宗旨内容。谓无重要意义。
【无关紧要】关系不大,不重要。
【无关痛痒】①谓不关涉切身利害。②谓无关紧要。
【无官一身轻】谓卸去官职或不当官反而轻松自在。
【无何有乡】无何有之乡。
【无何有之乡】①指空无所有的地方。②多用以指空洞而虚幻的境界或梦境。
【无乎不可】犹无可无不可。谓听任。
【无迹可求】见“无迹可寻”。
【无迹可寻】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谓处事为文不著痕迹。
【无稽之谈】同“无稽之言”。
【无稽之言】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无计可奈】同“无计奈何”。
【无计可施】想不出对策;没有对付的办法。
【无计奈何】谓无法可施。语本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
【无计所奈】同“无计奈何”。
【无际可寻】找不出缺漏之处。
【无济于事】见“无济于事”。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
【无家可奔】见“无家可归”。
【无家可归】没有家庭;无处投奔。
【无家无室】谓孤身一人,无妻小。
【无价之宝】见“无价宝”。
【无坚不摧】亦作“无坚不陷”。没有任何坚固的东西不被摧毁。亦用以形容力量强大。
【无坚不陷】见“无坚不摧”。
【无间冬夏】见“无冬无夏”。
【无间可乘】犹无隙可乘。
【无间可伺】犹无隙可乘。
【无疆之休】无限美好;无穷幸福。
【无尽无穷】见“无穷无尽”。
【无尽无休】犹言没完没了。
【无精嗒彩】见“无精打彩”。
【无精打采】见“无精打彩”。
【无精打彩】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兒。
【无胫而来】见“无胫而至”。
【无胫而行】没有腿而能行走。胫,小腿。比喻事物不依外力而能迅速传开。
【无胫而至】犹无胫而行。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
【无胫而走】见“无胫而行”。
【无旧无新】谓不分是旧交或是新交。语本《尚书大传》卷二上:“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一本作“毋故毋私”。
【无咎无誉】谓无过恶可言,亦无良善足称。
【无拘无碍】没有拘束,没有阻碍。形容悠然自得。
【无拘无缚】同“无拘无束”。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无可比伦】没有可以相比的。
【无可比拟】见“无可比象”。
【无可比象】没有什么可与譬比。
【无可不可】①无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犹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绪激动至极。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
【无可厚非】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无可讳言】没有什么可以忌讳掩饰的。
【无可救药】病情危急,无药可治。常比喻人情事势等败坏到无法挽救。
【无可名状】没法形容。
【无可奈何】亦作“无可柰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无可奈何花落去】①毫无办法,只能任花飘落。比喻大好春光即将消逝。②比喻某种力量或势力无可挽回地没落。
【无可柰何】见“无可奈何”。
【无可如何】没有什么办法。
【无可置辩】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
【无可置喙】犹言没话可说。
【无可置疑】确凿不容怀疑。
【无空不入】见“无孔不入”。
【无孔不入】①遇空隙就钻进去。②比喻善于四处钻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
【无孔不钻】比喻善于钻营。
【无理取闹】唐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祇取闹。”原谓蛙声只是没来由地喧闹。后以“无理取闹”指人没道理地吵闹。
【无了根蒂】比喻无所凭依;没有本源。语本《汉书·叙传上》:“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虖宇宙之外,锐思于豪芒之内。”
【无了无休】没完没了,没有终了。
【无虑无思】犹言无忧无虑。
【无虑无忧】同“无忧无虑”。
【无论如何】不管怎样。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同一的结果。
【无毛大蟲】没有毛的老虎。比喻光从表面不易看破的凶恶之物。
【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省。比喻没有条件办的事。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无名火气】见“无名火”。
【无名小辈】对平凡人物的蔑称。
【无名小卒】①不出名的小兵。②泛指没有名望、不受重视的人。
【无名英雄】指献身于伟大事业而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人物。
【无名之璞】见“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无名之师】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无明无夜】犹言不分昼夜。
【无明业火】指怒火。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多指没有力量完成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无能为役】①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后多用于自谦,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②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
【无偏无陂】不偏向;不邪曲。
【无偏无党】不偏私,不阿党。
【无偏无颇】见“无偏无陂”。
【无偏无倚】谓笔直而无偏斜。
【无平不颇】谓凡事没有始终平直而不遇险阻的。
【无其伦比】同“无与伦比”。
【无其奈何】犹言无可奈何。
【无奇不有】什么希奇的事物都有。
【无千待万】见“无千无万”。
【无千无万】谓不计其数;极多。
【无牵无挂】谓没有任何拖累。
【无巧不成话】同“无巧不成书”。
【无巧不成书】形容事情十分巧合。
【无亲无故】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
【无情少面】不讲情面。
【无情无彩】犹无精打彩。
【无情无绪】没有心思,苦闷无聊。
【无情无义】没有情义。
【无穷无尽】没有限度;没完没了。
【无拳无勇】谓没有力量和勇气。
【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後遂无问津者。”
【无人之地】见“无人之境”。
【无人之境】①指人迹不到的荒野。②无人存在的地方。常用作比喻。
【无任之禄】谓不做事或不会做事但得到禄位。
【无容身之地】①谓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谓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
【无如奈何】无可奈何。
【无如之何】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
【无如之奈】犹无如之何。
【无伤大体】犹无伤大雅。
【无伤大雅】谓只有细小的毛病,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无声无臭】①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常形容天道、神意幽微玄妙,难以直觉感知。②形容默默无闻。
【无声无色】没有声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动人。
【无声无息】没有声音和气息。形容沉寂,不为人知。
【无师自通】没有老师的传授指导而自能通晓。语本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讠夸。”
【无施不可】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
【无施不效】谓施行的每项策略都收效。
【无时无刻】时时;不间断。
【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上门。三宝殿,泛指佛殿。
【无事生非】本来没有问题而故意制造纠纷。
【无事生事】犹言无事生非。
【无適无莫】谓没规定该如何,也没规定不该如何。多指在坚持一定目标下,善用灵活权宜手段。语本《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硃熹集注:“適,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適从’是也。莫,不肯也。比,从也。谢氏曰:‘適,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苟无道以主之,不几于猖狂自恣乎?此佛老之学……圣人之学不然。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
【无束无拘】见“无拘无束”。
【无丝有线】谓虽无私情,仍有嫌疑。丝为“私”的谐音,线指线索。
【无私有弊】谓本无私弊却处于被猜疑的境地。
【无私有意】自己虽无私心,别人则将认为有意。意为要避嫌疑。
【无私之光】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后以“无私之光”喻帝王的德泽。
【无思无虑】无所用心,无所忧虑。语出《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无所不包】没有不包括在内的。
【无所不备】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无所不及】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无所不尽其极】犹言竭尽其所有。
【无所不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无所不能】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谓神通广大。
【无所不容】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
【无所不通】没有不通达的;没有不通晓的。
【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多含贬义。
【无所不晓】见“无所不知”。
【无所不用其极】①谓无处不用尽心力。②没有什么极端的手段不使出来。
【无所不有】什么都有。
【无所不在】犹言到处都存在。
【无所不知】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
【无所不至】①犹言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作贬词。②无处不到。极言所到之广。③犹言无微不至。极言其周到。
【无所不作】见“无所不为”。
【无所措手】见“无所错手足”。
【无所措手足】见“无所错手足”。
【无所错手足】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无所顾惮】见“无所顾忌”。
【无所顾忌】没有什么顾虑和惧怕。
【无所回避】没有什么需要避开的。形容处事刚直无所避忌。
【无所忌惮】见“无所畏惮”。
【无所忌讳】没有什么顾虑。
【无所可否】不赞同也不反对。
【无所容心】不在意,不留意。
【无所施其伎】见“无所施其技”。
【无所施其技】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
【无所事事】什么事也干不了;什么事也不干。
【无所適从】不知跟从谁才好。常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
【无所畏惮】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
【无所畏忌】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
【无所畏惧】没有什么惧怕的,什么都不怕。
【无所依归】没有依靠和归宿。
【无所用心】不动脑,什么都不关心、不思考。
【无所用之】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无所重轻】没有什么重要。
【无所作为】①不须着意做作。②谓安于现状,不想作出什么成绩。
【无天无日】犹言不见天日。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後,无敌于前。”《淮南子·兵略训》:“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无忌惮。
【无头无尾】没有线索;没有来由。
【无万大千】不可以千万计,极言数量之多。
【无往不复】谓未有往而不返的。谓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
【无往不复】谓未有往而不返的。谓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
【无往不克】无论到哪里,没有不胜利的。
【无往不胜】见“无往不克”。
【无妄之忧】平白无故遭灾的忧虑。
【无妄之灾】指意外的灾祸。
【无妄之灾】《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谓行人得牛,而邑人受诬遭灾。后称平白无故受害为“无妄之灾”。
【无妄之灾】见“无妄之灾”。
【无妄之灾】《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谓行人得牛,而邑人受诬遭灾。后称平白无故受害为“无妄之灾”。
【无微不至】①语出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谓没有一个细小的地方不考虑周到。②谓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无为而成】谓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
【无为而治】①儒家主张任用贤人,以德化民,使国家得到治理。②道家主张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③泛指不费力气而把事情办好。
【无为之治】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无为自成】见“无为而成”。
【无为自化】谓无为而治。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无隙可乘】没有空隙可以利用。原指严谨周密。后多用以指没有空子可钻。
【无下箸处】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无相无作】①佛教语。谓弃绝众相,不事造作。②泛指不务空言。
【无懈可击】《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后以“无懈可击”指没有可以被人挑剔的破绽和缺点。
【无形无影】①不见形迹;完全消失。②以形容虚构的事物。
【无形之罪】犹言莫须有之罪。
【无兄盗嫂】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后以“无兄盗嫂”指无中生有的毁谤。三国魏曹操《劐整齐风俗令》:“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上者也。”
【无休无了】见“无了无休”。
【无须之祸】《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无颜落色】失色,面无人色。
【无一不备】谓样样齐全。
【无一不知】语本《云笈七签》卷四九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后以“无一不知”谓全部知晓。
【无衣之赋】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无依无靠】没有任何依靠。形容孤苦伶仃。
【无以复加】不能再增加。谓已至极限。语本《左传·文公十七年》:“敝邑有亡,无以加焉。”
【无以塞责】自谦之语。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
【无倚无靠】同“无依无靠”。
【无翼而飞】①神话传说,有人没有翅膀而能飞翔。②常以比喻事物不用外力推助而能迅速传播。③谓相信无翅之鸟能飞。形容盲从轻信。
【无影无形】见“无形无影”。
【无影无踪】见“无影无踪”。
【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影子、痕迹。形容完全消失。
【无庸讳言】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
【无用武之地】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
【无忧无虑】毫不忧虑。形容心情安然自得。
【无幽不烛】黝暗处无不被照亮。比喻明察隐微。
【无有伦比】没有比得上。
【无与比伦】见“无与伦比”。
【无与伦比】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没有能比得上的。
【无与为比】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
【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或道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远不届】见“无远弗届”。
【无远弗届】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
【无征不信】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
【无知妄作】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而胡为。
【无置锥地】见“无立锥之地”。
【无中生有】①道教语。谓万有生于无。语本《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王弼注:“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②谓凭空编造。
【无昼无夜】不分日夜;日日夜夜。
【无踪无影】同“无影无踪”。
【无足轻重】不足以影响事物的轻重。指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无足重轻】同“无足轻重”。
【毋翼而飞】比喻传播之迅速。
【吴带当风】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因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吴牛喘月】吴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日而气喘。《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①比喻因疑似而惧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②形容酷热难当。
【吴市吹箫】春秋时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自楚逃至吴,曾吹萧乞食于吴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餬其口,栴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篪)一作‘箫’。”后称街头乞食为“吴市吹箫”。亦比喻过艰苦的流亡生活。
【吴市之箫】见“吴市吹箫”。
【吴下阿蒙】指三国吴之名将吕蒙,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
【吴越同舟】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孔丛子·论势》:“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梧凤之鸣】《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后因以“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
【梧鼠五技】喻技能虽多而不精。
【梧鼠之技】同“梧鼠五技”。
【梧桐断角】谓梧桐虽是柔木而可以断坚硬之角。喻柔能胜刚。
【梧桐一叶落】梧桐落叶最早,故以“梧桐一叶落”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五步成诗】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五彩缤纷】同“五色缤纷”。
【五藏六府】亦作“五脏六腑”。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五尺竖子】同“五尺之童”。
【五尺童子】同“五尺之童”。
【五尺之童】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称。
【五尺之僮】见“五尺之童”。
【五大三粗】形容膀阔腰圆,身材魁梧,力气大。
【五典三坟】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五鼎万钟】指高官厚禄。
【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五短身材】指人的四肢和躯干都短小。
【五方杂处】见“五方杂厝”。
【五方杂厝】谓各地方的人杂居一处。形容居民复杂。
【五风十雨】语出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塊,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谓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后用以形容风调雨顺。
【五谷不分】语出《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硃熹集注:“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后多形容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常识。
【五谷丰登】亦作“五谷丰熟”。各种农作物丰收。
【五谷丰熟】见“五谷丰登”。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语出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五侯蜡烛】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
【五湖四海】古人泛称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几个大湖为“五湖”,又以为我国四面为海环绕。因以“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五花八门】本指战术变化很多的五行阵和八门阵,后用以比喻事物花样繁多,变幻多端。
【五花大绑】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五花杀马】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五积六受】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
【五脊六兽】①一种屋顶建筑样式,其上有脊五条,四角各有瓷制六兽踞蹲。多用于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②比喻心烦意乱,忐忑不安。
【五角六张】比喻遇事不顺遂。角、张,星宿名。
【五劳七伤】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五陵豪气】谓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
【五陵年少】指京都富豪子弟。
【五陵英少】同“五陵年少”。
【五零二落】犹言七零八落。
【五零四散】零落分散。
【五马分尸】古代一种酷刑,即车裂。亦谓处以极刑。
【五男二女】《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谓有子五人,有女二人。后用以表示子孙繁衍,有福气。宋时常绘印五男二女图于纸笺或礼品上以示祝福。
【五抢六夺】竞相抢夺。
【五亲六眷】指各种关系的亲眷。
【五日京兆】汉京兆尹张敞,因杨恽案受牵连,贼捕掾絮舜以为敞即将免官,不肯为敞办案,曰“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敞收舜下狱,告舜曰:“五日京兆竟何如?”遂将舜处死。见《汉书·张敞传》。后因以比喻任职时间不会长,或凡事不作久长打算。
【五色缤纷】形容色彩纷繁艳丽。
【五色无主】神色不定。形容仓皇失措。
【五申三令】三令五申。谓再三告诫。
【五石六鹢】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後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後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五世其昌】①到了第五代就昌盛。②谓子孙昌盛。亦用为祝颂新婚之词。
【五体投诚】同“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①双肘、双膝及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表示虔敬的行礼方式,佛教沿用。②泛称跪拜。③比喻佩服到极点。
【五行八作】泛指各行各业。
【五行并下】见“五行俱下”。
【五行俱下】谓读书敏捷神速。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繁多;各种各样。
【五脏六腑】见“五藏六府”。
【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
【五子登科】①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兒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事见《宋史·窦仪传》。后用为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参见“五桂”。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收大员到收复地区先抢金子、银子、房子、车子、女子,被人讽刺为“五子登科”。
【武不善作】谓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武昌剩竹】《晋书·陶侃传》:“及王敦平,扞陶侃呴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後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后以“武昌剩竹”比喻可以利用的材料。
【武爵武任】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
【碔砆混玉】比喻以假乱真,似是实非。
【舞笔弄文】犹舞文弄墨。
【舞词弄札】犹言舞文弄墨。
【舞凤飞龙】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舞弄文墨】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
【舞裙歌扇】见“舞衫歌扇”。
【舞衫歌扇】歌舞者服用的衫和扇。亦借指歌舞或歌舞妓。
【舞文弄法】亦作“舞文玩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
【舞文弄墨】见“舞弄文墨”。
【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
【舞文饰智】谓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伪。
【舞文玩法】见“舞文弄法”。
【舞榭歌台】供歌舞用的台榭。
【舞爪张牙】原形容猛兽的凶相,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的样子。
【物腐蟲生】物先腐烂而后虫生。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语本《荀子·劝学》:“肉腐出蟲,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物阜民安】见“物阜民康”。
【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
【物归原主】把东西归还原来的主人。
【物华天宝】谓物的精华乃天的宝物。
【物换星移】景物改变,星辰移动。形容时序和世事的变化。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限时必然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物极必返】见“物极必反”。
【物极将返】见“物极则反”。
【物极则反】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种东西的功用。
【物竞天择】达尔文进化论。谓万物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的发展过程。
【物离乡贵】物品离开产地越远越珍贵。
【物美价廉】物品质量好,价格便宜。
【物伤其类】因同类遭受不幸而感到悲伤。
【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
【物稀为贵】见“物以稀为贵”。
【物以类聚】亦作“物以群分”。谓同类的东西或人常集聚在一起。
【物以群分】见“物以类聚”。
【物以希为贵】见“物以稀为贵”。
【物以稀为贵】物品因稀少而珍贵。
【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物至则反】同“物极则反”。
【误打误撞】谓事先未经周密考虑。
【误国殃民】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误作非为】犹言胡作非为。
【雾暗云深】迷蒙渺远。喻相距之遥远。
【雾鬓风鬟】①指女子细密而蓬松的美发。②借指美女。
【雾鬓云鬟】形容女子细密柔美的头发。亦借指美女。
【雾惨云愁】指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雾阁云窗】云雾笼罩的楼阁门窗。指高楼。
【雾集云合】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雾里看花】语本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本形容老眼昏花。后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
【雾鳞云爪】犹言藏头露尾,畏首畏尾。
【雾起云涌】比喻众多的事物迅速出现。
【雾散云披】喻变化之快。
【雾释冰融】雾气消散冰塊融化。比喻疑难消除尽净。
【雾锁烟迷】谓为云雾所掩蔽。
【雾兴云涌】见“雾起云涌”。
【雾涌云蒸】亦作“雾涌云蒸”。云雾蒸腾貌
【雾涌云蒸】见“雾涌云蒸”。
【雾涌云蒸】见“雾涌云蒸”。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