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菏泽学院学报官方网站!
学报简介
菏泽学院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菏泽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200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质量的来稿……
在线投稿
当期目录
当前位置: 学报首页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实践与叙事创新——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2025年07月01日 08:36 卢衍鹏,等 点击:[]

卢衍鹏1,2,温彤彤2

(1.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枣庄 277100;2.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全球票房超百亿元的现象级表现,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从文化符号学视角切入,结合符号分层理论、参与式文化理论,可以发现该电影通过符号适配、情感共鸣、技术赋能与叙事革新,实现了传统神话的现代化表达,构建了跨越文化边界的“全球叙事中国方案”,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传播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两创”

中图分类号: I207.35;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103(2025)03-0092-08

收稿日期:2025-01-26

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Z2024337);枣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统战工作专项)课题(TZGZLX02);枣庄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重点)

作者简介:卢衍鹏(1982—),男,山东临沂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文化研究,E-mail:luyanpeng110@163.com。

温彤彤(2000—),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上一条:赤裸、觉醒、解放:《黑暗中的泽诺》中的生命书写 下一条: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以菏泽学院为例

关闭

Copyright  版权所有:菏泽学院学报编辑部  设计制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