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菏泽学院学报官方网站!
学报简介
菏泽学院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菏泽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200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质量的来稿……
在线投稿
当期目录
当前位置: 学报首页 >> 正文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创新路径

2025年07月01日 08:58 毛春合,等 点击:[]

毛春合,郎平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解析新质生产力构成要素,发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在于科学技术驱动、产业深度转型、要素优化配置以及民生需求导向。为解决新质生产力在赋能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应通过增强科学技术驱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能力、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配置、提高文化服务供给与民众需求精准匹配度等多维向度,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优势,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乡村文化产业;科学技术驱动;民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03(2025)03-0021-09

收稿日期:2025-04-22

基金项目:青海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博士)项目(2021XJG06)

作者简介:毛春合(1979—),男,陕西延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基层治理研究,E-mail:maochun he@163.com。

                  郎平(1998—),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方向:基层治理、公共政策研究。


上一条:黄河红色文化标识及其国际传播:历史经验、现实进路与未来展望 下一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法治研究——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

关闭

Copyright  版权所有:菏泽学院学报编辑部  设计制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