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菏泽学院学报官方网站!
学报简介
菏泽学院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菏泽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200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本刊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质量的来稿……
在线投稿
当期目录
当前位置: 学报首页 >> 正文

黄河红色文化标识及其国际传播:历史经验、现实进路与未来展望

2025年07月01日 08:59 魏本权,等 点击:[]

魏本权1,刘晓然2

(1.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2.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汲取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的历史经验与智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记忆与纪念、世界大江与大河治理、应对解决全球共同问题、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等可共通的人类价值理念上,探讨黄河红色文化标识的意义阐释与形式表达,对黄河红色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革命战争中的红色艺术经典《黄河大合唱》,新中国黄河流域治理中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右玉精神”等精神文化标识,均可作为黄河红色文化国际传播中的标识性文化符号。将黄河红色文化标识及其隐含的文化精髓嵌入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推动国际传播理念与文化内容生产的创新,有益于提高未来黄河红色文化的国际传受效能与效力,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

关键词: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文化标识;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03(2025)03-0010-11

收稿日期:2025-05-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2@ZH022)

作者简介:魏本权(1976—),男,山东临沂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社会史、革命史与红色文化,E-mail:119571229@qq.com。

                 刘晓然(2000—),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方向: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条: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和实践进路 下一条: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创新路径

关闭

Copyright  版权所有:菏泽学院学报编辑部  设计制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康